宣传阵地

理论学习

传承雷锋精神 争当时代追“锋”人

发布者:xww发布时间:2024-03-29浏览次数:547

       通讯员梅捷

       雷锋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永恒长存;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光芒无限。2024年3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团委组织开展系列“文明实践教育月”活动,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学雷锋活动的内涵,倡导团结友爱、文明有礼、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时代新风尚。

       学习雷锋,追随榜样

       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机电工程学院分团委组织开展开展“弘扬雷锋精神,争当追‘锋’少年”线上雷锋知识竞答活动。“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是什么”“1958年,雷锋去鞍钢报名时,将自己的原名雷振兴改为雷锋,这是为什么”......在场学生边答题边讨论,边思考边学习。大家表示要学习雷锋同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收废拾遗,变废为宝

       张义波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收废拾遗·变废为宝”废弃物志愿回收活动。青年志愿者们自行收集如笔芯,塑料瓶,纸壳等,对回收物品进行消毒,做好准备后开始了创意之旅。

      志愿者们发挥想象力,将收集来的可回收物经过巧妙构思和设计,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有的志愿者用废弃的塑料瓶制作成了花瓶,有的用笔芯和纸壳制成了笔筒,还有的用布料和易拉罐制作成了时尚挎包,每一件手工艺品都充满了创意和个性。

 

       清洁校园,美化环境

       建筑工程学院志愿者对逸思北楼3楼平台进行彻底清扫,清理花坛内砖块石头、杂草和垃圾,清除枯死灌木,并在空白区域补种格桑花。

        参加志愿活动的学子们表示,希望为师生们打造一个干净整洁、花香四溢的“屋顶花园”,让平台成为建筑工程学院的一道靓丽风景。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组织志愿者走进笃学书院,他们分工明确,擦拭桌椅、清扫地面,整理书架。任务虽然繁重,志愿者们却毫无怨言,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组织志愿者来到逸云楼后山,清扫小径,为师生上下课往来开辟便捷安全的通途,消除安全隐患。

       走进社区,服务他人

      商院志愿者们义务开展美化环境、磨刀、缝补、修鞋和免费法律咨询等便民活动。 三月的天气依旧有些寒意,志愿者的热情丝毫未减。“参与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身边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我将铭记志愿服务精神,自觉为同学和老师服务,为社区居民服务。”

       生物工程学院组织15名学生前往曙光社区进行清洁类志愿服务,经过辛勤劳动,让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受到社区居民的点赞。志愿者们表示要弘扬雷锋精神,做新时代有志青年,挺膺担当,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在外语外贸学院分团委在雷丽老师带领下,师生十人前往武汉市关南社区,面向社区小朋友开展“雷锋月”志愿服务活动。到达社区后,志愿者们向社区小朋友讲述雷锋故事,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并通过手工小游戏,学习和体验团结互助的雷锋精神。一个小时的活动,小朋友收获满满。“今天,我学习到了雷锋叔叔帮助他人、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后,我也要做这样的小战士。”社区小朋友娜娜向外语外贸学院志愿者们表达了感谢。

 

       3月7日上午10时,文化与传媒学院九名志愿者在分团委负责人余文琦带领下,前往格林东郡社区,帮助社区开展宫颈癌筛查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志愿者们积极参与,一丝不苟地完成社区交办的接听电话、做记录、沟通协调等任务。志愿者们有组织有纪律,肯吃苦,肯做事,做实事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良好精神风貌。 

       同日,信创学院组织了一场别具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以“雷锋精神进社区”为主题,号召团员青年在学业之余奉献爱心,为科教园区师生提供电脑维修服务。

        劳动实践,创造美好

       3月13日下午,智能商务学院分团委素质拓展部在光谷东校区劳动实践基地组织了春日里的第一场劳动课程。智能商务学院分团委书记聂盛细致讲解劳作方法和技巧,增进了师生的沟通和情感。

       学习观摩,总结提高

       3月28日,学校组织信创学院、智商学院共计40余名学生前往武汉理工大学参观观摩“永恒的雷锋精神”书画作品展。在画展中,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生动诠释了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无论是画作中描绘的雷锋形象,还是通过艺术手法传达的雷锋精神的核心价值,让观展者受到触动。观展学生表示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雷锋精神的重要性和时代意义,将以雷锋为榜样,以实际行动为社会贡献力量。

 

        据统计,自学校“文明实践教育月”活动开展以来,学校各级团学组织18000余名团员青年通过政策宣讲,观摩学习、投身实践、志愿奉献,将文明实践融入日常学习生活,增强了文明实践的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有效推动了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项目化、规范化、常态化。

(审核:黄晶晶  编辑:娄修明)



Top